关于L1高性能公链的常识认识
突发!上交所交易系统宕机,上证指数成一条直线?官方发布公告|上交所_新浪财经_新浪网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024年9月27日,上海证券交易所因为报单量过载而宕机。从这个信息可以顺势推导出很多有意义的结论。
以太坊是智能公链的鼻祖,发布以后经历了不断的升级,主要的方向就是提高传输效率,降低交易费用。市场看到了以太坊的成功,不断有资本在智能公链领域研发。所有新兴的智能公链都标榜自己是高性能公链。TPS达到超越某个指标。其中的代表就是Binance Smart Chain.Solana,SUi等等。
以太坊则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,建立了自己的2层Layer2生态结构。将高性能丢给L2层解决,L1层专注解决去中心化与安全性。
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一个国家级的中心化二层网络结构,用户的交易委托单并不直接报送给一层网络交易所。而是先报送给Layer2券商公司,券商公司每隔0.X秒将委托单打包(Batch)报送给L1交易所,这个以太坊的L2是一回事。
好了。以上事实陈述完毕,我们开始推导结论:
一个国家级基础设施的L2网络结构都不能保证交易系统的稳定。那么一个单片的L1结构,号称高性能公链能解决通用场景的记账功能吗?我们做个表格对比一下。
网络架构 | 上交所系统 多片L2 | 高性能公链 单片L1 |
中心化程度 | 国家级基础设施 | 去中心化自治 |
网络带宽 | 国家级电信带宽 | 未知 |
服务内容 | 证券交易 | 全场景记账 |
服务时间 | 工作日9:00-15:00 | 7X24小时 |
服务用户 | 中国A股交易者 | 全世界所有人 |
看到这里,应该不难看出荒谬的地方了。一个单片结构,要服务的人比上交所多,服务的时间7X24小时,服务的内容五花八门,大到Token交易,小到张三写给女孩的情话,都要记录在链上。然后带宽还比不过上交所。这里我们必须具有常识:L1无论采用什么先进的技术,在软硬件上是绝对不可能超越上交所这种国家级中心化机构的。你的资源不可能有它多,当公链的基础设施真的和上交所一样了,你也不再是去中心化了。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,专业的机房,大型服务器,电信运营商的专线带宽,这种资源可能是人人能获得的吗?如果少数私人机构获得了,那不就是寡头么,还去什么中心化。
所以单片L1想成为未来通用场景的底层公链就是痴人说梦。最代表“高性能公链”的Solana会随着用户的增长,业务的增长而频繁卡死,什么都干不了、宕机成为家常便饭。
未来L1单片结构的公链必然要放弃通用场景,只能专注在某个领域里面发挥自己的高性能特长。那么它们的“高性能”应该可以承载。
最后说一句,常识很可贵,常识很有用。拥有常识就不那么容易被各种制作精美的宣传品洗脑,不会在别人大声鼓噪,三人成虎的时候迷失自我的判断。
默认分类 2024-11-13 07:13:08 通过 网页 浏览(141)
共有0条评论!